微信服务号

科研教培
 
推荐新闻
 
快速导航
 
护理天地 首页:科研教培 >> 护理天地
实施优质护理与公立医院改革--郭燕红副司长在第三次医院护士岗位管理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摘要
来源:上海梅山医院 上传时间:2012-12-17 浏览次数:8054

来源:卫生部医政 日期:2012-11-22

 

    加强护理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现代医院是一个由多学科、多专业组成的,服务对象多元化、服务过程多样化、服务内容个性化,工作具有高技术、高风险、高情感投入的即所谓“三高”的机构,医疗质量、患者安全、医疗服务是任何地区、任何阶段医院管理的核心。而护理服务是保证和改进医疗质量的重要内容。为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实践包括诊断、治疗、护理、康复等在内的“广义的医疗”的全过程,临床护理服务的模式及流程设计均须进行改革。
优质护理的深刻内涵和意义:实施优质护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其特点在于,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品质、改善病人就医体验为目的;以病人为中心,以循证为基础,优化流程、加速康复。其实施中应注重“三个点”:①落脚点,在于护士全面履行护理职责,不断丰富内涵,拓展外延,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主动、专业、人性化的优质护理服务。②切入点,在于改革临床护理服务模式,实施责任护士对患者的全面责任,即责任制整体护理,使责任护士对所负责的患者提供连续、全程的护理服务,包括专业照顾、病情观察、治疗、康复、健康指导等。对患者而言,在住院期间有责任护士负责;对护士而言,每位护士须负责一定数量的患者。责任制整体护理有利于增强护士的责任感,密切护患关系,密切医护关系。③关键点,在于加强护士队伍的科学管理,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截至目前,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临床实际开展结果显示,其可降低35.71%的不良(意外)事件,尤其是病人跌倒和意外脱管发生率;提高出院病人护理满意度至97.97%;2012年1-6月病人及家属表扬信达4957封,锦旗392面,较去年同期增长率分别为117.51%和23.27%,成效显著。
实施优质护理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内容:实施优质护理及医院护士管理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阻碍临床一线护士队伍稳定和发展的突出问题包括:按身份管理,同工不同酬;按科室分配,多劳不多得;按年限晋升,限制职业发展;按功能分工,缺乏价值感;考核形式化,缺乏客观性。这些问题导致临床护士队伍不稳定,加剧了临床护士不足的矛盾。而护士占医技人员50%,对医院整体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在这种情形下,医院护士管理的改革有利于巩固已有成效,是推进优质护理工作深入、持久、形成长效机制的关键举措;有利于解决护士队伍管理中积聚的问题,调动护士在临床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是解决医院护士管理瓶颈问题的迫切需要;有利于在医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上寻求突破,是落实公立医院改革要求的重要工作内容。《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中明确,要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完善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营造良好的医疗执业环境,创造良好的职业发展条件。其中,完善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要求: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基本完成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实行公开招聘和竞聘上岗,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中强调,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立院长负责制和任期目标责任考核制度,落实公立医院的用人自主权,实行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建立以公益性质和运行效率为核心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健全以服务质量、数量和患者满意度为核心的内部分配机制,提高人员经费支出占业务支出的比例,提高医务人员待遇。严禁把医务人员个人收入与医院的药品和检查收入挂钩。此外,医院护士管理的改革是贯彻落实《护士条例》的具体体现。2008年国务院公布实施《护士条例》,规定了医疗卫生机构要履行护士管理的责任,包括保障护士的待遇,保证护士的配备,制定和实施护士的培训计划,落实护士的岗位责任制等等。
优质护理实施中的两项改革包括护理服务模式改革和护士管理方式改革,前者以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为切入点,为患者提供全程、全面、专业、人性化的护理服务,目的是让患者满意;后者则以实施岗位管理为切入点,为护士的配置、考核、分配、培训、晋升以及职业发展建立激励机制,目的是让护士满意。这两项改革是维护护理工作公益性、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保障可持续发展的运作新机制,有利于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升护士队伍积极性,从而推动公立医院改革。郭副司长指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重要挑战在于,在有限的预算内,能有足够的人力,经过训练和培养成为具有专业素养及能力的优秀人才,提供能够保障患者安全的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实施护士岗位管理的工作思路是重重之重。其中,实施护士岗位管理的指导思想是以改革护理服务模式为基础,以建立岗位管理制度为核心,以促进护士队伍健康发展为目标,贯彻落实公立医院改革任务要求,在改革临床护理模式的基础上,以实施护士岗位管理为切入点,从护理岗位设置、护士配置、绩效考核、职称晋升、岗位培训等方面制定和完善制度框架,建立和完善调动护士积极性,激励护士服务临床一线,有利于护理职业生涯的机制。重点工作任务则主要包括:①科学设置护理岗位。按照科学管理、按需设岗、保障患者安全和临床护理质量的原则,明确护理岗位、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建立岗位责任制度,提高管理效率。真正做到使护士的经验能力、技术水平、学历、专业技术职称与岗位的任职条件相匹配,实现从护士身份管理到护士岗位管理的转变。②合理配置护士数量。临床护理岗位考量的因素包括岗位工作量、技术难度、专业要求和工作风险等。病房护士的配备应当遵循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的要求:普通病房实际护床比大于0.4:1,每名护士平均负责的患者不超过8个;重症监护病房患比(2.5~3.0):1;新生儿监护病房护患比(1.5~1.8):1;门(急)诊、手术室等部门则应当根据门(急)诊量、治疗量、手术量等综合因素合理配置护士。同时,根据不同专科特点、护理工作量实行科学的排班制度:需要24小时持续性工作的临床护理岗位应当科学安排班次;护理工作量大、危重患者较多时,应当增加护士的数量;护士排班兼顾临床需要和护士意愿。制定护士人力紧急调配预案,建立机动护士人力资源库,及时补充临床护理岗位护士的缺失,确保突发事件以及特殊情况下临床护理人力的应急调配。③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医院应当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日常工作和表现为重点,建立并实施护士定期考核制度,包括护士的工作业绩考核、职业道德评定和业务水平测评,考核结果应与护士的收入分配、奖励评优、职称职务晋升挂钩。工作业绩考核包括护士完成岗位工作的质量、数量、技术水平及者满意度等情况;职业道德评定包括护士尊重、关心、爱护患者,保护患者隐私,注意沟通,体现人文关怀,维护患者权益的情况;业务水平测评包括护士规范执业,正确执行临床护理实践指南和护理技术规范,为患者提供整体护理服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临床表现和工作业绩,并向工作量大、技术难度高的临床护理岗位倾斜,形成有激励、有约束的内部竞争机制,体现同工同酬、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完善护士专业技术资格评价,使护士职称晋升更加注重工作业绩、技术能力,更加注重医德医风,更加注重群众满意度。倡议可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放宽职称晋升的外语要求,不对论文、科研作硬性规定。④加强护士岗位培训。建立并完善护士培训制度,根据本医院护士的实际业务水平、岗位工作需要以及职业生涯发展,制定、实施护士在职培训计划,加强护士的继续教育,注重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和应用。护士培训要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突出专业内涵,注重实践能力,提高人文素养,适应临床护理发展的需要。加强新护士规范化培训,新护士规范化培训应当包括护士素质、护士职责、服务理念、医院规章制度、诊疗护理规范和标准、责任制整理护理的要求及临床护理技术等。以临床科室带教式为主,在医院内科、外科等大科系进行轮转培训,提高护士为患者提供整体护理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加强专科护理培训,根据临床专科护理发展和专科护理岗位的需要,按照卫生部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求,开展对护士的专科护理培训,重点加强重症监护、急诊急救、血液净化、肿瘤等专业领域的骨干培养,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加强护理管理培训,从事护理管理岗位的人员,应当按照要求参加管理培训,包括现代管理理论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护士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绩效考核、护理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护理业务技术管理等,提高护理管理者的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和管理素质。⑤保障合同制护士权益。根据核定的人员编制标准,落实护士编制,医院不得随意减少编制内护士职数而增加编外聘用合同制护士;落实国家有关工资、岗位津贴、福利待遇等规定,保证聘用的合同制护士和编制内护士享有同等待遇;合同制护士同样享有参加继续教育、职称晋升等权利;根据服务规模、床位数量和床位使用率等因素,动态调整护士配置数量并落实护士编制,保证医疗护理质量。
  总之,护士岗位管理的内涵在于激励护士,把优质护士留在临床一线、重症病人的身边。医院护士管理的改革应贯彻两条主线,一条主线是以病人为中心,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为患者提供全程、全面、专业、人性化的优质护理服务;另一条主线是以临床护士为中心,加强科学管理,充分调动护士在临床一线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让广大护士在工作岗位上各展其才。医院要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完善体制机制,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即在发展方式上,从规模扩张型转向质量效益型;在管理模式上,从粗放式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在投资方向上,医院支出要从投资医院发展建设转向扩大分配、提高医务人员收入水平,实现提高效率、提高质量、提高待遇的“三个提高”。   

网站首页医院概况新闻中心专科介绍体检中心政策法规就医指南科研教培健康园地人力资源党建工作
版权所有 南京市梅山医院
地址:南京市中华门外雨花台区新建
邮编:210039
电话:025-86364316 传真:025-86707679
苏ICP备200316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