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恶魔”--麻风病
麻风病(Leprosy)又名汉森氏病,是我国法定的丙类传染病之一,由麻风分枝杆菌引起,是侵犯人体皮肤和周围神经系统为主的慢性免疫性传染病,不会遗传,完全可以治愈。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上出现皮疹、浅色斑、局限性麻木、周围神经粗大等。如发现不及时并规范治疗,可能会导致毁容、手足残疾等。
在全球医学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时代,人们“谈麻色变”,麻风病被“妖魔化”,各国普遍认为麻风不可防治,病人要早隔离。
在西方,麻风病代表了深重的罪,为社会所恐惧与不容,麻风病人长期被歧视、被驱逐,许多患者被“封锁”在与世隔绝的村野或孤岛,终生隔离曾是许多麻风患者的“宿命”。
麻风病的传染途径及易感人群:
麻风病的传染源主要是未经治疗的多菌型麻风病患者,通过直接接触或飞沫传播,其次是间接接触。
未经治疗的病人排出的麻风菌,可通过呼吸道分泌物或皮肤破损后渗出液传染他人,健康人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接触或吸入病菌有被感染的可能。
与传染源长期密切接触的人(如家庭内成员),会大大增加感染的机会。
人对麻风杆菌有不同程度的易感性,一般成人抵抗力较儿童强。
最新研究发现,至少95%以上的人对麻风杆菌具有先天免疫力,感染后不会发病,只有极少人群携带麻风易感基因,感染后会发病,因此麻风病虽然感染率高,但发病率较低。
早发现是预防麻风的重要手段,如出现以下可疑症状,请及时就诊:
1.皮肤出现浅色斑、红斑、结节或斑块,不痒;
2.皮损感觉丧失或减退;
3.手或足麻木;
4.手或足肌无力或畸残;
5.四肢疼痛或触痛;
6.面部出现水肿或斑块;
7.手或足发生无痛性伤口;
8.眉毛稀疏或脱落等。